半岛体育,半岛体育官方网站,半岛体育APP下载/半岛体育官方网站[永久网址:363050.com]半岛集团旗下半岛app,全方面涵盖半岛体育、半岛、半岛电竞、半岛、半岛棋牌、半岛体育官网,半岛体育登录入口,半岛体育官方网站,半岛最新入口,半岛下注,半岛投注等热门游戏。玩法多,存款提款快。欢迎下载最新版本半岛体育app或访问半岛网页版尽享极致体验,每日每场皆有奖,福利惊喜送不停!7月22日,大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大连市统计局副局长徐杰、大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姜洪波、大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徐国良、大连市商务局副局长朱利利、大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丛荣、大连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董悦,介绍2025年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
上半年,全市深入学习贯彻习关于东北、辽宁、大连全面振兴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特别是习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六个建设”目标任务,精准落实《提升清单》,全力实施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大连行动,工业生产继续发挥压舱石作用,有效投资规模持续扩大,消费市场活力依旧,创新动能不断积蓄,全市经济运行保持平稳。
根据辽宁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4647.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0%,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16.9亿元,同比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641.3亿元,增长9.4%;第三产业增加值2788.8亿元,增长4.0%。
上半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216.9亿元,同比增长4.5%,比一季度提高1.4个百分点。
蔬菜及食用菌产量72.7万吨,同比增长3.4%;水果产量61.7万吨,同比增长4.0%;水产品产量140.4万吨,同比增长6.0%。
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5%,比一季度提高1.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7.8个百分点。
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0%,股份制企业增长17.3%,私营企业增长6.5%。
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5%,制造业增长12.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9%。
石化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装备制造业增长16.9%,其中铁路船舶行业增长52.3%,汽车行业增长27.7%,电气行业增长10.9%;高技术制造业增长20.1%,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增长86.0%,医药制造业增长56.6%,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19.6%。
发电机组、集成电路圆片、汽车、聚酯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09.9%、58.1%、51.8%、48.8%。
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其中,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0%、5.3%。
全市公路、水路、航空运输总周转量同比增速分别为0.9%、2.7%、7.2%。1—5月份,邮政业务总量同比增长18.8%,电信业务总量增长12.9%。
1—5月份,规模以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增长9.1%,装卸搬运和仓储业营业收入增长7.6%,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营业收入增长3.0%,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3%。
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26.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5%,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5%,由降转增比一季度提高12.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下降0.9%。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快融合,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3.7%,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68.0%;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39.8%。
上半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142.5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161.0亿元。
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5.7亿元,同比增长7.4%,比上年同期提高4.0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451.7亿元,同比增长14.1%,比上年同期提高10.5个百分点。
商品零售1003.2亿元,同比增长7.5%,比上年同期提高4.4个百分点;餐饮收入122.5亿元,增长6.3%。
限额以上单位家具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572.3%、393.7%、391.4%、155.4%。
绿色、智能类商品消费保持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3.7%,能效等级为1级和2级的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91.5%,智能手机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23.3%,照相机类商品零售额增长423.6%。
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1.2亿元,同比增长0.3%。其中,税收收入271.0亿元,同比增长2.1%,比上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83.8亿元,同比增长16.6%。其中,社保就业支出117.4亿元,同比增长4.5%;教育支出58.9亿元,增长18.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4.4亿元,增长13.6%。
上半年,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39元,同比增长4.2%。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849元,增长4.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36元,增长4.8%。
上半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3%。其中,消费品价格同比下降0.7%,服务价格上涨0.4%。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下降1.3%,衣着价格上涨0.8%,居住价格上涨0.8%,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5%,交通通信价格下降2.9%,教育文化娱乐价格持平,医疗保健价格下降0.4%,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6.4%。
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244.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比一季度提高2.2个百分点。
上半年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运行,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成效。下阶段,全市上下将继续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锚定“六个建设”目标任务,坚决打好打赢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胜之年决胜之战。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顶住压力、积极作为,全力以赴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综合看,上半年全市经济稳中有进、量质齐升、好于预期。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5%,高于全国6.1个百分点。传统产业加速升级,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6.9%,高端船舶、新一代汽车制造业快速发展,恒力重工、中远川崎、奇瑞汽车等重点企业产能加速释放,船舶工业、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8.8%和27.7%。
新兴产业聚能起势,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低空经济稳步推进,医药制造业、电子信息业增势良好,带动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0.1%,高于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7.6个百分点。
创新策源能力持续提升,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5家,辽宁黄海实验室在连孵化3家学科性公司,建成6个校企联合研发中心,大连凌水湾实验室、星海湾实验室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4家中试基地入选国家首批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初步名单。25个研究领域、398个细分领域实验室确定入驻英歌石科学城。
消费潜力加速释放,服务消费持续扩容,赛事经济、首发经济、平台经济加速发展,英博主场场均观众超5.6万人、排名亚洲第一,推出首发品牌26个,网上零售额增长157.1%。
航运、物流中心辐射力增强,空港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分别增长3.4%和4.1%,海铁联运增长11%、中欧班列发运7500余标箱。自贸片区整合提升加速推进,完成4架波音飞机保税融资租赁、2艘船舶金融租赁签约,大窑湾保税物流中心正式运营。
实施营商环境提升方案6.0版,累计实有各类经营主体增长1.1%。发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完善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走深走实,制定高效办贷“14条”,创新“无感续贷”机制,累计授信687.5亿元、放贷487.2亿元,各项指标均位居全省第一。
民生实事项目可感可及,公共预算民生领域支出比重达87.1%,城镇新增就业8.4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超527万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89.3%,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数达到31个。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提升,乡村振兴扎实推进,105个村入选省级美丽宜居乡村创建名单;入选国家城市更新试点城市,获评美好消费典范城市,连续七届获评全国文明城市。美丽大连加快建设,全市环境空气优良比例91.5%,近岸海域优良水质率100%。
大连将认真贯彻落实习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聚焦高质量建成“两先区”“三个中心”奋斗目标,全面落实国家、省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精准落实《提升清单》,积极应对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等困难挑战,坚定信心、真抓实干、跳高争先,全力保持经济稳中向好态势,高质量冲刺万亿GDP城市,坚决打赢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胜之年决胜之战。
树牢“抓实项目就是抓实工作”理念,发挥市级统筹作用,形成市区两级工作合力,加快存量项目的投资进度,拓展增量投资的储备深度,确保投资稳定增长。
加快推进中石油大石化易地升级改造、辽东半岛水资源配置一期、庄河核电、海上风电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建设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长海大桥、鼎际得石化、航运中心大厦等一批牵动力强的重大项目。科学谋划“十五五”规划项目,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
推进石化产业向下游延伸发展,提升装备制造业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水平。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持续拓展氢能、储能、低空领域应用场景,推动新能源、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与城市中心功能拓展相互促进,全力提升生产性服务业质效。在做强海洋经济、县域经济上力求突破,推动城乡区域融合发展,加快建设现代海洋城市,厚植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继续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积极促进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开展各类特色化提振消费活动1200场以上,丰富消费场景,优化消费环境,做大做强赛事经济、演唱会经济、银发经济、冰雪经济,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
全面实施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推进落实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优化等6个专项行动,畅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加大对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力度,健全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长效机制。
进一步优化园区空间布局、功能定位,推动产业园区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加快自贸片区整合提升政策落地,用足用好服务业开放试点政策,推动保税混矿等新模式加快发展,提升我市口岸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
兜牢民生底线,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高质量完成重点民生实事,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动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城中村改造、保障房筹集,实现房地产止跌回稳。深化安全生产治本攻坚,织密防汛度汛安全网,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今年以来,我市积极克服国际原油及大宗商品价格下降、传统燃油车需求低迷等诸多不利因素,规上工业经济总体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积极因素不断显现。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全市工信系统以“紧盯重点企业、紧盯停产检修、紧盯排产和库存、紧盯问题解决”为工作抓手,不断加强重点企业的运行监测,千方百计挖增量、防变量、控减量,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同时,建立重点工业项目库,入库项目达390个,坚持对项目建设压茬推进,围绕各建设环节,提供优质服务,融科储能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生产线项目(一期)、大连轮胎半钢子午线轮胎智能化生产线建设项目等多个项目已于六月底前顺利竣工投产。
上半年,全市工信系统交出了“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5%”的满意答卷,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6.1个和9.2个百分点,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一。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增速较一季度提高12.7个百分点,其中,完成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39.8%。
聚焦石化、装备制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重点产业集群,采取一系列有力举措,推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石化产业方面。召开中国(辽宁·大连)国际石油和化工产业展览会暨辽宁石化和大盘绿色石化集群需求对接会,促成合作项目46个;中沐化工间甲酚、三甲酚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实现进口替代。
装备制造业方面。召开全市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配套产业发展大会,现场签约项目34个;中车大连公司自主研制的新一代D180-20型大功率高速柴油机启机点火成功,填补国内空白;“鞍钢钢水无人化运输系统”项目入选工信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典型应用案例。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方面。召开2025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对接交流会,组织大机车、奥托、冰山等公司发布30个应用场景需求。
建立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制定《大连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赋能工作方案》,为企业提供全方位赋能服务。组织开展专精特新企业申报培训会近20场次,8户“小巨人”企业入选工信部新一轮第二批重点“小巨人”企业名单。
同时,用好用足国家专项资金,拟对新一轮9户重点“小巨人”企业给予资金支持,并持续做好2025年国家级、省级单项冠军申报项目摸底等工作;遴选65个项目给予新型技改城市试点方面资金支持;429户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企业与服务商签订合同,138户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水平验收。
今年以来全市商务系统多措并举推进内畅外联的高水平开放门户枢纽建设,主要指标表现较好。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4%,位列15个副省级城市第一位,高于全国2.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1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2350.1亿元,同比增长8.8%,位列15个副省级城市第六位,高于全国5.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8.9个百分点,且从前5个月起,首次实现贸易顺差。省外实际到位资金1386亿元,同比增长11.1%。
放大国补政策效力。确立汽车、家电、电动自行车、3C数码和家居厨卫适老化焕新产品113种,上半年,全市核销国补资金20.3亿元,拉动销售超150亿元。
培育自有电商平台,带动传统零售销售升级。成功招引京东、唯品会、美团等大型线上零售总部落地,天猫、抖音已在连注册并开展业务。前6个月,全市网上零售额实现114.6亿元,同比增长157.1%。
推动离境退税业务即买即退。大连中免免税店升级改造正式营业,已在全国率先推广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业务。
建立全市招商引资协同机制,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总召集人,形成“市级统筹、资源共享、内外合一、上下协同”的招商引资新模式。
举办境内外招商活动,打响“投资大连”品牌,借助2025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充分开展经贸对接。
推动重大外资项目加速落地,投资额37亿元的日本泰星能源纯电汽车电池项目今年6月开工建设,韩国SK海力士大连工厂3月顺利完成二次交割,助推我市半导体产业向高端化发展。
深挖外贸新增长点。制定出台《大连市关于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新培育综服企业3家。制定出台《保税绿色甲醇加注业务工作方案(试行)》,推动中国船舶燃料大连有限公司开展首单保税绿色甲醇加注。上半年,我市新谋划外贸增量项目进出口额累计达200亿元。
推动大宗商品基地高标准建设。制定出台《关于推动大连市建设东北亚大宗商品资源配置基地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目前大宗园区已招引大宗贸易企业主体10家。
市商务局将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对标先进,接续奋斗,为打赢全面振兴新突破决胜之年决胜之战做出更大贡献。
大力提振消费。抓住暑期、中秋、国庆等重要时点,开展各类促消费活动。提质扩容服务消费,拓展入境消费,推进离境退税“即买即退”便利化政策实施。
持续加大吸引投资力度。发挥协调机制作用,加快利勃海尔风电零部件、SK海力士增资、华光海运等项目落地。
促进外贸稳定增长。加大外贸政策落实力度,深挖中间品贸易、铜精矿保税混矿等潜力,打造东北亚大宗商品资源配置基地,积极发展跨境电商,优化海外仓布局。
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围绕建设农业强市目标,在稳定粮食生产、加快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推进科技创新、强化农业农村基础建设等方面下功夫,实现全市农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态势。
上半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216.9亿元,同比增长4.5%,分别高于全国、全省0.8和0.2个百分点。
加快落实稳面积、提单产、提升农田建设质量等举措,粮食作物面积达401.4万亩,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任务。
建设高标准农田43万亩,实施保护性耕作72.6万亩,发布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78个,落实各类普惠制种粮补贴资金7亿元、农业保险1.04亿元,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目前全市粮食作物长势喜人,粮食安全发展基础稳固。
推进现代化设施农业建设,新建和改造提升设施农业5100亩,新开工建设设施蔬菜基地8个。
推进畜牧业现代化、智能化发展,建成优质畜产品供应基地103个,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15家。
印发《促进大连市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26条举措》,建成广鹿岛、长山岛海域深水重力式网箱204个,海参、虾夷扇贝、裙带菜等特色品种产量居于全国前列。
充分发挥大连北纬39度区位优势,倾力打造大樱桃、蓝莓、肉鸡等14个优势特色产业全链条发展,农业生产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不断提升。
建设“设施蔬菜”“粳稻”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创建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 196家,其中国家级26家,居副省级城市前列。
创建辽宁省知名农产品品牌33个,区域公用品牌11个,“大连大樱桃”品牌价值突破100亿元。
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上半年农产品出口额108.3亿元,同比增长6.4%。
实施乡村振兴补短板工程60项,启动建设村内硬化路396万平方米,建设省级美丽宜居村105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带8条、乡村旅游重点村10个,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开展“春季清洁”“夏日攻坚”等主题行动,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的县区达到7个,覆盖率100%。
我市将深入实施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抓好防灾减灾和病虫害防控,确保粮食丰收,加快推进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拓展农民增收渠道,为打好打赢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胜之战贡献“三农”力量!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旅工作,今年以来,聚焦“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总体任务,不断创新“统筹资源、统一策划、统一管理、统一营销”工作举措,建设独具魅力的滨海度假首选地、活力悦引的时尚运动聚集地、闻名中外的国际旅游集散地,我市文体旅融合发展持续向好。上半年,我市接待国内游客、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8.04%和20.01%。
叫响“跟着历史文化游大连”品牌,聚焦做好旅顺口“中国半部近代史‘文章’”,东关街历史文化街区全面焕新,沉浸式互动戏剧《老酒馆》成为新晋文旅打卡地,打造不可替代的中国近代历史文化游首选城市。
叫响“跟着邮轮游大连”品牌,“芮吉塔号”国际邮轮首接正式拉开2025年大连市“国际开放月”活动序幕;圆满完成“爱达•地中海号”邮轮3个母港始发航次,承载游客7843人,创造了销售速度、通关速度、游客满意率三项之最,全年计划到访和始发17个航次。
叫响“跟着演唱会游大连”品牌,制定促进演唱会经济发展10条措施,成立重大演唱会项目临时指挥部,设立全国首个“粉丝之家”,引入刀郎、时代少年团等现象级演出项目(7月17日—20日刀郎演唱会期间我市客流及消费分别增长32.12%、37.05%),全年已演出和计划定档项目30余场次。
叫响“跟着赛事游大连”品牌,创新开展“足球嘉年华”系列活动,联动全市31个“第二现场”观赛点有效实现球迷人均消费超2000元,打造全国“足球之旅”首选城市,梭鱼湾足球场2025赛季中超联赛场均观众人数稳居亚洲第一。
叫响“跟着美食游大连”品牌,重点打造以草莓节、蓝莓节、大樱桃季、开海节、生蚝节为主题的北纬39度美食盛宴,按照季节特点,推出四季“尝鲜大连”美食之旅。
擦亮“遇见大连 心动无限”品牌,应季应时开展主题活动,策划举办大连赏槐会、“时尚之旅”等1000多场文体旅商融合活动,组织返乡大学生志愿服务、驻连商会喊话家乡,多角度扩大大连文旅影响。
制定入境旅游跃升计划10条举措,推动建成机场外籍人员“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推行离境退税“即买即退”、便利化支付、多语种等便利化服务,线上线下扩大海外“朋友圈”。1—6月,接待入境游客80.93万人次,同比增加77.67%。
制发品牌提升文件,推动34项国家、省行业涉旅服务标准落实落细,6项地方性标准、7个标准化试点有效推进,13个“小切口”服务持续创新,推出“轻松游”服务点位45个,市区两级1500余名文旅系统工作人员下沉游客集中景区景点及时发现解决问题,“连小旅”文旅志愿服务品牌正式上线,设立“连小旅服务驿站”164个,“大连文旅 为您服务”品牌持续叫响。
据大数据统计,我市入围今年暑期热度增长最快的目的地城市TOP5,下一步,市文旅局将聚焦旅游新热点,培育新业态、打造新场景、推出新产品,持续拉动大连文旅消费提质升级,在繁荣文化中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